“零售之王”与“价值银行”双重优势持续巩固下的招行科技战略解析

2025-04-08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BanTech智库 焦卢玲

 

通过启动变革获得新的成长空间,锚定“价值银行”战略目标,加快提升“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大能力,坚定打造“马利克曲线”,加大AI科技投入,跨越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周期循环,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是招行在快速发展道路上的前瞻抉择。与此同时,招行董事长缪建民在该行2024年年报致辞中表示,“在巩固零售金融特色和低成本负债优势的基础上,做强做好重资本业务,做优做大轻资本业务,持续优化大财富管理服务模式,强化金融市场交易能力,加强协同联动,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继续保持、提高科技投入强度,以科技能力赋能产品、服务与模式创新,全力打造‘马利克曲线’,致力成为创新驱动、模式领先、特色鲜明的最佳价值创造银行。”

本文结合招行2024年年报业绩亮点,从“招行总体战略目标、金融科技组织架构、科技人员占比、科技投入占比、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概要”等视角解构在持续巩固“零售之王”与“价值银行”双重优势下的招行金融科技战略布局。

 

一、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业绩亮点

 

1.核心财务指标表现稳健

 
 

一是净利润增速转正。全年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达7.63%,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二是营收降幅收窄。全年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较前三季度降幅(-2.91%)明显改善;其中非利息净收入1262.11亿元,同比增长1.41%,贡献占比达37.4%‌。

三是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总资产同比增长10.19%至12.15万亿元,客户存款总额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4%,六年内连跨六个万亿台阶‌。

 

2.核心业务优势巩固

一是零售金融持续领跑‌:零售客户资产(AUM)近15万亿元,零售业务贡献超50%营收及税前利润‌;信用卡交易额4.42万亿元,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23亿户,保持行业前列‌。

二是非息收入结构优化‌: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同比下降22.7%,受市场波动影响,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0%;但投资收益298.80亿元,同比大增34.74%,对冲部分压力‌;四季度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6.6%,主要受益于债券市场投资收益增长‌。

 

3.风险抵御能力突出

一是资产质量保持优异。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低于1%(0.95%),拨备覆盖率411.98%,风险抵补能力居行业前列‌。

二是资本内生能力增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1.13个百分点至14.86%,总资本充足率达19.05%,资本实力持续夯实。

 

4.战略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数字化转型深化:科技投入133.5亿元,占营收4.37%,发布开源金融大模型“一招”,AI应用场景超120个‌。招商银行App月活用户达8267.81万户,智能化服务覆盖率提升‌。

二是绿色与普惠金融发力‌:绿色贷款余额4882亿元(+9.03%),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8876.79亿元(+10.37%)。跨境金融服务量同比增长19.26%,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

 

5.行业趋势前瞻性布局

一是净息差企稳预期显现‌。全年净息差1.98%,第四季度环比降幅收窄至1.94%,市场预期2025年有望迎来拐点‌。

二是高股息与价值银行战略‌。加权平均ROE达14.49%,分红率保持市场领先,市值重回万亿,全球银行排名持续提升‌。

 

从上述业绩亮点可见,招商银行在复杂市场环境下通过战略定力和业务创新,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巩固了“零售之王”与“价值银行”的双重优势。

 

 

二、总体战略目标

2024年,招商银行围绕“价值银行”战略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提升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大能力,保持经营业绩稳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该行的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战略重点等如下。

(1)战略愿景:成为创新驱动、模式领先、特色鲜明的最佳价值创造银行。

(2)战略目标:打造价值银行。招商银行秉持商业共赢、商业向善理念,打造价值银行,追求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社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努力成长为世界一流商业银行。

(3)核心价值观: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4)战略重点:坚持“质量、效益、规模”动态均衡发展,坚持零售金融的主体地位,聚焦“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建设,推动组织文化不断进化。立足于国家所需、客户所求、招行所能,全力打造“严格管理、守正创新”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切实践行ESG理念,服务好实体经济和满足民生需求,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做大财富管理,推进业务模式转型。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业务理念,围绕“增量-增收-增效-增值”的价值创造链,促进零售金融、公司金融、投行与金融市场、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四大板块业务的协同发展,推动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和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的持续增长。

做优金融科技,加快全面数智化建设。围绕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的目标,全面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与能力体系、客户与渠道、业务与产品、管理与决策的数字化重塑。特别是积极探索“AI+金融”新模式,并打造成为招行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以“数智招行”作为打造价值银行的强大动力。

做强风险管理,打造堡垒式的全面风险与合规管理体系。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以金融科技为工具,以审慎的风险文化为保障,打造覆盖全风险、全机构、全客户、全资产、全流程、全要素的“六全”风险管理体系,为价值银行保驾护航。

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价值银行的文化与组织基石。一是传承弘扬招商银行的创业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清风文化,构建有生命力、持续进化的文化体系。二是建设“服务战略、共创价值”的组织队伍,构筑价值银行的组织保障和人才基础。三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中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     

 

三、金融科技组织架构

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招行将既有的全行金融科技统筹管理部门“金融科技办公室”更名为“数字金融发展办公室”,并对原有职责进行微调。该行目前的科技组织架构保持为“一部六中心”(如图1所示),即:信息技术部、零售应用研发中心、批发应用研发中心、基础设施研发中心、数据资产与平台研发中心、测试中心、云数据中心。招行的科技组织架构充分体现了在基础研发的基础上,按业务类型、服务客群配置研发团队,确保研发资源能实时响应,并最大化契合业务需求的逻辑。 

图1  招商银行科技组织架构

 

四、科技人员占比

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十分注重数字化人才储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招行集团研发人员达10,900人,占本集团员工总数的9.30%。

 

注:该行年报显示,员工数据统计为招商银行集团,包括招商银行、招商永隆银行及其子公司、招银金租、招银国际及其子公司、招银理财、招商基金及其子公司、招商信诺、招商信诺资管、招联消费、招银网络科技、招银云创等人员。)

 

 

五、科技投入占比

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信息科技投入133.50亿元,达到全行营业收入的4.37%。

招商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围绕数字化经营与管理、前沿科技能力、B端生态、C端生态、创新孵化五大方向,全面推进本公司数字化能力建设。报告期内新增立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610个,新增上线项目731个;截至报告期末,全行累计立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4,410个,累计上线项目3,793个。 

 

六、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概要

招商银行坚持守正创新,实施科技兴行战略,借助科技持续驱动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等关键领域创新,以“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为演进方向,推动“线上招行”向“数智招行”跃迁,积极拥抱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重点开展“AI+金融”建设,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具体来看,该行在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推进“数智招行”建设方面取得以下成效:

 

1.零售业务方面

零售业务方面,加快从“线上零售”向“数智零售”转型升级,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智能化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23亿户。智能财富助理“小招”从财富助理向能听会说的银行助理升级,运用大模型技术全面提升“小招”的智能化水平,提升高频复杂场景自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零售信贷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公信力数据对接,提升大数据风控能力,助力零售信贷业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敏捷迭代私人银行资产配置可视化系统,优化配置方法,不断升级投研框架及产品筛选体系,数字化赋能资产配置服务。

 

2.批发业务方面

批发业务方面,以数智化驱动优质客户获取与经营,持续深化在客户服务、客户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融资业务线上化率达93.81%,外汇业务线上化率达77.41%,较上年末分别提升1.53和2.07个百分点。批发线上渠道月活跃客户数达194.94万户,同比增长14.88%。运用大模型技术打造数字产品经理,重塑客户服务交互方式,准确识别客户意图。以自身科技能力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企业提供不同发展阶段的财资管理数字化服务。截至报告期末,财资管理云服务企业客户61.5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8.81%。积极整合内外部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模型化方式驱动产品创设。

 

3.风险管理方面

风险管理方面,综合应用内外部数据,持续夯固堡垒式的全面风险与合规管理体系,保障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集团风险管理系统(GRS),按照“服务全球化、管理集团化、表内外一体化、风控智能化、数据标准化、信息生态化”六化原则,打造领先、便利、有效的对公资产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平台,扎口表内外业务流程管理,赋能业务发展,提升风险管理效能。打造全面风险监测平台,实现重点业务领域风险数字化监测,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智能化,智能化预警覆盖表内外业务。报告期内,在线风控平台持续升级,新发放公司贷款4,025.41亿元,同比增长32.61%。加强大语言模型与风险管理场景的结合应用,充分运用AI技术提升信贷流程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4.经营管理方面

经营管理方面,强化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提升全行精细化管理能力,支撑全行业务发展。零售条线聚焦经营分析与业务策略,打造零售智能助手产品矩阵,提升零售条线协同与管理效率。批发条线针对客户经理用户打造CRM智能助手,实现单户查询、产品问答、智能纪要等重点场景功能,提升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资产负债管理领域积极应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机构经营监测、智能归因分析、多维情景模拟及风险预警管控。其中,率先将大语言模型技术应用到资本管理领域,打造业界领先的“智本GPT”;产品定价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线上化全流程管理,推动全面数智化转型。创新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模式,基于大模型技术开发“数字美眉”机器人,实现对员工的智能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数字美眉”用户数达2.53万人。打造“综支驾驶舱”“综支空间”等数字化工具,赋能综合支行经营管理数字化。

 

5.内部运营方面

内部运营方面,提升运营作业与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速向“人+数智化”运营模式转型,实现体验、效率、风险和成本的高质量平衡。截至报告期末,开放式运营服务平台“开阳门户”已对730多个运营流程完成智能化改造并推广应用,人民币结算账户开户、询证函等重点业务处理效率较上年末提升58.32%。运营持续践行ESG理念,通过“E栈协议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协议电子化、通过“无纸化平台”实现全行业务运营审批及交接无纸化,全年节约纸张4,658.88万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9.30吨。响应国家推广电子发票号召,实现开票服务全面电子化。打造“票、财、税、档”一体化方案,加速推进财务运营的智能化转型,实现大模型在财务报销审核领域的创新应用。报告期内,处理无纸化报销单113.81万笔,审核效率提升63.09%。报告期内,智能化技术在本公司客户服务、经营、风控、运营、办公等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智能化应用实现替代工时数2,600万小时,海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实现替代工时数800万小时,有效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6.科技基础设施方面

科技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夯实“云+AI+中台”科技底座,充分释放上云红利,稳步推进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全体系建设。

云服务优化升级,围绕夯实可用性、提升资源效能,持续完善招行云,报告期内,云的总体可用性4超过99.999%。

中台建设成果显著,聚焦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中台,不断提升组件规模与质量,提高IT资源复用水平,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布组件5,942个。数据中台持续沉淀企业级的数据能力和数据资产,截至报告期末,大数据服务覆盖全行63%的员工,数据已成为员工经营分析的核心依据。

“AI+金融”全面推进,从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生态建设三方面协同发力。基础设施层面,搭建千卡算力集群,引入国内主流基座大模型,发布中国银行业首个开源百亿参数金融大模型“一招”,开源了2TB的金融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成一站式智能应用开发平台,沉淀企业级AI能力。场景应用层面,在零售及对公客户服务、风控、运营、办公等多个领域超120个场景探索大模型应用。生态建设层面,不断完善内部大模型体验平台“AI共创”的建设,激发全行参与热情,对外扩展大模型“朋友圈”,携手科技企业、金融同业积极广泛参与外部大模型生态建设。 

 
 
 

 

当前,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AI大模型持续迭代创新,推动行业及产业快速迎来智能变革时代,AI将成为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分化的关键。在此趋势下,商业银行积极探索“AI+金融”新模式,着力实施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跃迁,构筑驱动未来持续创新的智能引擎。随势应变,招行提出以“数智招行”作为打造价值银行的强大动力,在强化科技兴行战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AI科技投入、坚定打造“马利克曲线”、持续巩固“零售之王”与“价值银行”双重优势……一系列举措为推动行业数智转型、驱动“AI+金融”生态建设提供了招行范本。 

 

注:本文资料及数据摘自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

-END-

前期精彩原创推荐(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时代,关注“BanTech智库”,专注银行科技发展,探索无界金融生态!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