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云原生创新 重塑数智生产力——2024年商业银行云原生开发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2025-02-13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BanTech智库 张楠

 

在国家信创战略及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对软件开发的要求日益提高,不断探索融合新技术提升自身软件研发能力,构建自主可控、敏捷弹性、快速试错、急速创新的IT交付模式。而云原生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新型软件开发模式,其在助力银行机构快速实现应用开发和部署、提高业务敏捷性和可扩展性、提供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和弹性伸缩能力、降低企业IT成本和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云原生理念亦从初期的项目级实践到目前逐步渗透至核心系统建设……云原生技术正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云化转型、提升研发质效、增强系统稳定性、夯实信创基础、变革IT生产力,以及驱动数智转型、构筑“第二发展曲线”的关键抓手。

为进一步深化行业交流,分享成功实践,助力破解共性难题,2024年11月15日由BanTech智库主办、云猿生数据独家支持的“2024年商业银行云原生开发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来自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百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创及云原生技术相关负责领导、专家及技术骨干等齐聚研讨会现场。与会领导、专家通过主题分享及深度研讨,一同分享各自在“信创+云原生”领域的前瞻布局,以及借助云原生提升科技研发效能、驱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探讨各自目前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案;探索面向未来的数智转型策略及云原生技术深化应用图景。

 

“2024年商业银行云原生开发能力建设”

专题研讨会精彩回放

 

 

一、主题分享:共磋“深耕云原生创新 重塑数智生产力”的方略、实践及路径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围绕“深耕云原生创新 重塑数智生产力”这一主题,聚焦“信创+云原生”战略布局,前瞻云原生技术深化应用图景,一同探索面向未来的银行业数智转型策略。

 

1.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农业银行云原生建设实践”

会上,农业银行专家结合农业银行云原生建设的战略规划,以及从底座到支持平台的相关建设实践同与会专家作了相关分享。据介绍,农业银行近几年持续从“基础服务云原生、架构云原生、研发云原生、运维云原生”等四个方面推进云原生建设。

此外,聚焦云原生“底座、平台能力、支持平台”三方面分享了农业银行云原生建设实践:

(1)云原生底座建设方面。打造一体化云平台,构建支撑全集团应用场景的四朵云,并多管齐下全面提升资源效能;加强分布式数据库建设,适应行内场景,充分利用云特性,推出存算分离多种部署方式;构建云原生数据湖,建设大数据技术新底座,围绕“一套数据+多种引擎”,推动大数据领域架构升级、资源效能提升。

(2)云原生平台能力建设方面。打造轻量化Serverless平台,支撑敏态应用云端一体研发,实现从需求到发布的快速交付,以及客户端到基础设施轻量化开发体验。打造分行服务云平台,为分行提供整体统一的系统性云服务平台,解决分行面临的研发运维成本高等难题。

(3)支持平台建设方面。自研混沌平台,提供统一的混沌实验能力,沉淀故障场景,支持云上和云下应用体系化开展混沌工程实践。打造一体化生产运维平台,进一步全面提升平台监控和分析能力,以有效应对云时代下异常监控故障定位、跟踪分析等需求。

 

2.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部处长孙代勇:“建设银行云原生建设实践”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部处长 孙代勇

 

建设银行金融科技部处长孙代勇结合当下云原生技术推进背景及建设银行在云原生领域的探索实践同与会专家进行了分享、交流。孙代勇提到,在数字化转型步入深入期的当下,随着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的转型、大规模的信创替代和开源软件应用,以及多地多中心建设的推进,如何满足越来越高的业务敏捷交付需求,如何借助云的优势去保障系统的安全生产及稳定运行;如何更好发挥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成为有待商业银行持续探索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云原生架构演进主要围绕两个目标展开:一是敏捷响应业务交付需求;二是通过云原生架构演进,解决分布式架构转型的问题,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以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

基于上述目标,建设银行云原生建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基础能力建设先行,自2016年至2020年,全面建设云原生基础能力,形成了DevOps、容器、分布式微服务等平台服务;二是逐步优化云服务能力,发布建行云,完善云化数据库、云化中间件等产品能力,供给应用上云所需标准化、服务化产品服务;三是全面云原生改造,基于试点应用改造案例建立云原生样板间,全面推动应用容器化与云原生改造。

此外,建设银行在“云原生应用、PaaS基础技术能力、云原生基础设施、研发工程能力、云原生运维能力、云原生安全能力”等方面推进企业级云原生架构整体方案落地。体系化推进应用向微服务、分布式、单元化、容器化的现代架构演进,实现应用敏捷交付、连续运行、高效运维;以应用现代化为牵引,完善研发工程化、技术能力云化、资源弹性供给,以及智能运维和金融级可信安全能力,实现基础技术迭代升级。

“在云原生架构下,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应该融入研发与运行的各个环节。在安全方面,需要加强应用研发端到端的保障能力,加强安全与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与应用代码的紧密融合,从边界式防护模式向内生式防护模式演进。”孙代勇强调。

 

3.中国光大银行总行科技研发中心处长陈广华:“中国光大银行云原生技术融合应用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科技研发中心处长 陈广华

 

光大银行总行科技研发中心处长陈广华围绕光大银行在云原生技术融合应用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同与会专家进行了相关分享和交流。陈广华指出,云原生技术的企业级应用不仅仅是一项或几项云原生技术的局部落地,而是结合企业自身业务及现有技术特点、发展阶段、资源能力,合理地选择及有效地融合云原生技术矩阵的相应技术,形成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技术生态。

因此,在云原生建设上光大银行立足自身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通过科技战略规划将云原生技术应用、现有系统升级改造和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有机结合,对新技术新模式采取开放的态度,对关键核心技术投入必要研发资源,坚定推进云原生技术的广泛覆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光大特色的云原生技术有机体,实现了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适配。目前经过多年验证的技术体系已在光大银行总分行、信用卡中心全面推广。

据介绍,光大银行在推进云原生技术应用上的思路为:总体以云原生技术为基石,以服务网格为脉络、以自主研发技术为引擎,构建云原生的服务化信息系统体系。具体来说,在推进企业信息系统架构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将原有系统环境升级和云原生技术应用相结合形成整体战略计划,开展技术引进升级和自主研发落地相结合的技术演进路线,构建了以全栈云为基石的云原生技术云计算平台,服务网格和容器化单元的星座式应用服务群,以标准化自主研发平台结合低代码智能开发为引擎,推动金融服务能力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云原生技术的企业级技术栈体系构建。

“未来,光大银行将继续推进全栈云平台全覆盖,探索研发平台智能化、开展企业级服务治理。”陈广华表示。 

 

4.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应用架构域CTO马融:“中信银行云原生建设实践”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应用架构域CTO 马融

 

 

5.华夏银行数据应用开发室专家李士光:“基于云原生的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建设”

华夏银行数据应用开发室专家 李士光

 

华夏银行数据应用开发室专家李士光结合该行基于云原生的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向与会专家作了主题分享。在国家信创战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规划大背景下,华夏银行着力打造了具有华夏银行特色的湖仓一体多模态价值交付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不仅是一个系统开发项目,更是一个跨越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开放、流通、应用,同时又保障全流程数据安全,业务数字化闭环的价值交付体系。据介绍,基于云原生的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包括数据采集加工体系、开放体系、研发治理体系在内的三大体系:

一是数据加工体系,以湖仓一体为基础的数据采集加工体系,持续提升了数据存储、储算、学习能力,包括数据交换、数据仓库、数据湖,以及数据科学、AI平台五大功能。

二是数据开放体系,以多模态为特征的数据开放体系,实现了数据访问加速、促进数据开放流通,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构建标签、图谱多维查询,实时计算等专项引擎,通过数据开放,以API消息队列、批量文件处理的方式提供多模态的数据服务,实现访问查询加速的同时,满足多场景的需求。

三是研发治理体系,以一体化数据研发、治理为特征,包括数据研发、数据治理、数据管控三项功能,通过数据研发平台,提供研发过程的自动化、低代码化一体化研发功能;通过数据资产管理、数据管控,实现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元数据及生命周期的基础数据治理,以及数据资产标签、数据视图等高阶的数据资产管理。

李士光说道,“三大体系相互协作,促进了数据化发展、数据价值敏捷交付,提升了数据生产力,推动了业技融合与技管融合,赋能生产数据关系、技术创新应用。”

对于基于云原生的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的主要创新点,李士光概括道,“基于湖仓一体的多模态数据价值交付体系的建设,重塑了我行企业级的数据基础设施及服务,以及数据开放、数据保障体系,其创新点、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了一个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平台;二是集约了大数据新技术的相关应用;三是形成了统一加速的数据流转、共享机制;四是实现了跨数据领域的公共数据资产的沉淀,变革了数据资产应用模式。” 

 

6.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罗水华:“夯实云底座 激发云潜力——北京银行云原生实践”

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 罗水华

 

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罗水华结合北京银行容器云平台建设实践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主题分享、探讨交流。据介绍,北京银行容器云平台基于新一代面向应用的基础设施技术架构,践行云原生理念,提供满足企业级多租户隔离的一致性资源供给和应用标准件封装上云体验;丰富的图形化、自助式中间件PaaS层服务能力,助力应用微服务、分布式转型交付效率;独创单集群信创混合调度部署技术,业务可渐进式一键单、双轨部署,助力企业信创基础设施升级;通过联动金融操作系统服务门户、DevOps一站式研发平台、统一标准平台等,打造自助、智慧的科技体验。

“容器云平台的能力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罗水华总结道,一是通过资源计量统计服务,实现预算成本管理下的精细化运营,关注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助力建设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二是通过中间件PaaS服务满足分布式应用刚需,全自助式中间件生命周期管理,多版本、多模式,一键运行,全可视化运维和指标状态观测;三是通过快捷应用管理服务更好支撑敏捷交付,同时实现智能调度、智慧运营,以及应用升级、快速部署、可视化监控;四是通过区域管理服务推进信创可控,“一云多芯”释放异构多元算力,助力信创基础设施升级演进。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信创发展战略,北京银行容器云平台首创“单集群信创混合调度”技术,容器云平台集中纳管信创、非信创计算资源,通过自主研发的单集群信创混合调度技术,实现业务应用一键迁移至信创单、双轨混部运行,助力业务应用渐进式、平滑迁移至国产化基础设施,构建国产自主的IT标准与服务生态。截至目前,累计130+台信创物理节点至生产环境,150+ 套业务系统上云投产,采用单双轨按需调度技术的占比超过 60%。

7.

7.云猿生数据:“信创数据库云服务建设探讨”

云猿生数据CEO 曹伟

 

云猿生数据CEO曹伟介绍道,云猿生数据致力于打造“云中立、引擎无关、自主可控”的数据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支持用户在公有云或者混合云环境部署私有的关系型、NoSQL、分析、向量等开源数据库以及信创数据库,同时提供开源和商业化产品。“我们的产品基于中台理念设计打造,旨在用一套代码去实现不同类型数据库的统筹管理;打造标准化的API设计、可插拔的插件机制、前后台分离的管理架构,以更好助力金融企业实现信创时代的数智转型”曹伟表示。

云猿生数据架构师 王豪

 

云猿生数据架构师王豪提到,数据库作为 IT 核心、基础软件,是信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信创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国产信创数据库步入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信创数据库云服务对于推动信创建设、夯实自主可控安全基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信创数据库云服务具备极强的“企业级属性”,需要支持企业自身的内嵌场景,在组织、流程和架构等方面的管理规范需要大量的集成开发工作量。与此同时,在信创场景里,传统供应商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良莠不一,数据库产品与云服务理念格格不入,客观上也阻碍了应用研发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针对信创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信创数据库云服务当前面临的挑战,云猿生数据推出一款专为简化云原生环境下数据库集群的管理复杂度、基于云原生技术架构的信创数据库云服务平台“KubeBlocks Enterprise”,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跨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库服务,提供全栈的容器化和国产化数据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指定环境迅速构建高效的数据库管理能力,为业务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此外,王豪进一步向与会专家介绍了KubeBlocks Enterprise的核心能力:

一是运维操作 OpenAPI 化,开放丰富的平台管理 API,让企业对数据库的管理更灵活、更可控、更合规,满足不同管理场景的需求。

二是敏态稳态业务分离,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资源隔离和调度技术避免应用之间相互干扰;动态调度资源,根据实际需求弹性伸缩避免传统架构中的资源过度配置;稳态业务和敏态业务隔离,避免敏态业务波动和资源争抢影响稳态业务。

三是资源并池、成本最优,通过混部技术实现并池,扩大调度范围,进一步提高密度。

四是CICD 集成兼容,提供完善的接口能力帮助企业构建成熟且安全的 Database DevOps 能力。

五是一致性的管理逻辑,面向云原生架构设计了标准的Operator API,描述了容器化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拓扑结构、组成和服务,以及它们对各类事件的响应行为。这一API具有高度抽象性,能够适用于多种数据库类型,且与具体实现无关。

六是端到端的数据加密保障,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加密,涵盖数据传输、交换和存储的所有环节,支持 TLS 加密、备份加密、SQL 审计和操作审计等功能,确保数据安全, 所有运维数据库的记录保留在客户侧,无法被删除或篡改。

七是高可用的数据库部署架构,支持多种数据库的高可用集群配置,确保数据库持续稳定运行。通过高可用配置提升数据库集群的稳定性和容错性,确保在出现故障时减少系统停机时间,降低对业务的影响。

八是灵活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支持数据库集群在线热备份,对运行中的数据库集群无影响。支持全量和增量备份,可按指定时间地点还原,可自定义备份执行时间、频率以及备份文件的保留周期。

九是完善的监控与告警能力,基于OpenTelemetry实现针对集群、节点、容器、数据库服务的监控,使得跨系统的分析更加高效。支持对接现有监控日志平台实现监控数据共享。支持告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飞书等进行通知。

十是前后台分离的管理架构,通过前后台分离的产品设计,便于企业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平台,而各个子公司或部门则作为租户使用这些资源。在该模式下,租户之间需要实现资源隔离,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二、行业研讨:释疑解惑,启发前瞻思考

 

在本次主题分享及深度研讨过程中,与会领导、专家结合各机构目前在基于云原生技术推动IT技术架构转型方面的布局策略及现状、应用云原生技术提升科技研发效能实践、在借力云原生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力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双模IT”的有效融合,以及在云原生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共性问题等热点议题展开了一场释疑解惑、启发前瞻思考的深度头脑风暴。通过专家们的智慧碰撞,在深度研讨、释疑解惑的同时,亦启发了更多对于“信创+云原生”及商业银行未来数智转型的前瞻思考。  

-END-

前期精彩原创推荐(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时代,关注“BanTech智库”,专注银行科技发展,探索无界金融生态!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