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运营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随着信用卡市场由规模发展的“上半场”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数据要素价值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信用卡专业共享数据服务团队,以信用卡数据共享、复用、创新为目标,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主题化、指标化、标签化、模型化处理,将数据抽象成服务及通用工具,响应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变化,提升信用卡数据价值变现的能力,推动信用卡业务发展。
一、信用卡运营面临的挑战
工商银行信用卡历经多年的规模化发展,数据体量不断增长,数据资产不断沉淀,对促进数据融合、发挥数据效能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通过数据支撑运营,是团队成立之初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找不到”,信用卡运营涉及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大量数据散乱在各个产品应用中,数据口径难以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引发数据信任度低、数据失真等情况,业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口径核对。
二是数据共享不足,“不好用”,信用卡领域数据分散在各类系统中,功能建设、数据加工各自为阵,系统间的共享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数据服务建设总体呈现“烟囱式”的建设模式,对于数据需求一事一议进行研发,响应周期长,效率低,数据共享服务能力不足。
三是数据使用门槛高,“不易用”,随着信用卡市场逐渐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客户的精细化运营成为各大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信用卡运营人员需要深入挖掘和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偏好及潜在需求提供客户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对信用卡运营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高的数据使用门槛阻碍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充分发挥,从而难以带来实际的业务价值提升,信用卡运营人员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及数据赋能,降低用数门槛,实现高时效、快速响应的信用卡数字化运营模式变革,赋能信用卡领域全面可持续的产品运营,支撑信用卡数字化运营转型。
二、解决思路
中心信用卡专业共享数据服务基于一湖两库数据,通过离线加工和实时计算,形成信用卡运营相关基础特征指标、汇总特征指标以及卡专业关联图谱特征,满足批量、准实时、实时等不同时效要求的数据服务。结合贷前、贷中、贷后等产品全旅程,开展信用卡数据资产分级分层建设,通过“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业务化”构建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实现端到端的一体化数据集成、数据应用闭环,让数据资产持续释放生产力和创造力,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1.融合内外数据,构建体系化信用卡领域资产
中心信用卡专业共享数据服务团队依托统一的数据中台体系,一是建成以贴源层、聚合层、萃取层为核心的信用卡专有领域资产,夯实用数赋智基础。二是建立外部数据统一接入机制,引入名单类、评分类等30余项持牌机构外部可信数据和公积金政务数据,不断丰富外部数据来源。三是内外数据融合,围绕发卡、调额、分期等重点业务场景建设分层分级统一指标体系支撑指标上卷下钻,通过衍生指标配置式计算功能,支撑总分行个性化定制指标,实现业务自助消费指标,降低开发门槛,提高加工效率,完成指标自动化加工,并应用实时数仓进一步提升指标时效,快速响应信用卡领域业务创新需求,满足信用卡业务经营分析和客户营销等用数与智能化需求。四是基于数据中台分层体系,使用大数据+BI的标准范式开展卡领域全量报表的转型加工,支持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的方式自助式定制报表、仪表盘、大屏等图形化数据展示效果,提升报表和经营分析研发效率,目前已建设2000余个信用卡专有领域共享指标,支撑战略解码、商机清单与业务洞察分析等200余个精品报表。
2.强化数据共享复用,建设开放融合的数据服务
通过建设集中管理的特征库、复用程度高的特征数据统一服务,向数据消费方提供信用卡领域的指标与数据服务共享能力,满足信用卡风险防控、营销、产品优化等业务场景的快速接入查询。海量特征资产、可见即可得,通过“一次建设,多次复用”,为各上下游业务提供可信和便捷的指标管理功能,标准化特征分类结构,屏蔽特征数据源差异,呈现特征全视图,业务人员可快速选取特征。低代码接入,配置式加工,通过低代码、积木式接入指标,缩短数据管道,降低开发门槛,提供更智能、高效、灵活的服务对接能力。
推出“数据中台+智能决策引擎”的智能决策模式,面向决策接入业务应用,智能引擎提供配置化特征输出功能,缩短决策策略运营周期。目前该模式已在汽车分期等20余个信贷场景中普遍应用,实现日均近千万次特征调用。打造用卡受阻客户全旅程运营化解方案,从受阻事前、事中、事后发力,便捷客户用卡,截至2024年6月,累计减少400万笔因额度不足出现客户信用卡用卡受阻的情况,日均增加消费额4000余万。
3.“用数+运营”双轮驱动,打造数字化运营动能
以“上线快+效果优”为建设思路,为总分行信用卡运营管理提供一站式数智化运营服务,在洞察分析方面,建设覆盖用户运营生命周期及风险贷前/贷中/贷后环节的指标体系,支撑总分行业务通过多渠道进行目标追踪,指标拆解,数据洞察。在策略制定及渠道触达方面,通过目标用户实时查询能力,目标用户预批量筛选能力,渠道数据配置支撑能力保障一次运营活动快速上线。在效果评估方面,保障总分行业务快速获取标准化效果评估,实现“目标客户圈选-活动方案配置-活动效果跟踪”的数字化运营闭环。
目前该模式已支撑总分行部署100余个常态化信用卡运营活动,累计触客1.1亿客户。同时,积极试点新技术的应用,中心信用卡专业共享数据服务团队加快大模型新技术应用,建设信用卡客群运营助手,基于全行营销活动案例规程、标签/指标/模型等数据资产,为总分行信用卡运营人员提供活动方案、客群圈选、活动配置、活动评价等全方位的支持。以用户为中心,降低分行运营门槛,加强运营决策能力、提升易用性。
三、未来展望
当前信用卡运营“点”的突破已有一些亮点特色,“面”的推广仍需持续发力,后续中心信用卡运营团队将重点推进企业级能力的应用和推广,聚焦市场价值高、营销效果好等能快速提升业绩指标的场景进行用数赋能,打造效果评估助手等小而美的数据产品,赋能业务用户高效用数,保持与业务同频共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动能作用。
-END-
前期精彩原创推荐(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时代,关注“BanTech智库”,专注银行科技发展,探索无界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