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分析与思考(2023最新版)

2024-03-13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BanTech智库 焦卢玲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纷纷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人才队伍搭建、工作模式转型以及薪酬激励等手段,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变革,逐步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团队,加快金融科技及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以强化驱动银行整体数字化转型及数智化银行建设的智力保障。与此同时,2022年初,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相继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前者明确指出“要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制定金融科技人才相关标准,推进跨地区、跨机构人才顺畅流动,优化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目录和引进模式,加快金融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完善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的激励机制,打通金融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后者指出“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等。”由此可见,“人”作为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已上升至行业顶层战略。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在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金融科技人才赋能的趋势下,不同类型及资产规模各异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以及金融科技人才数量与资产规模的匹配程度,本文选取国有六大行、12家股份银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等类型金融机构中头部商业银行共36家银行进行取样分析(见表1)。以从结果对比中观察、分析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与资产规模匹配现状,以及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战略实施中存在的共性趋势及差异,并尝试找到契合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最优科技人员数量与资产规模匹配值。

由于各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差异较大,为一致性地评价各行科技人才储备状况,自2022年起,BanTech智库探索性引入“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作为简单的度量指标,并将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定义为:支撑每亿元规模资产的科技人员数量,公式表示如下,       

 

表1  36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与科技队伍状况

注:(1)表1中“资产规模、金融科技人员数量、科技人员占比”所列示数据来源为商业银行2022年年报及公开报道数据;“科技人员支撑系数”所列示数据为BanTech智库经整理、计算得出;

(2)各行年报中科技人员数量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3)限于数据可得性及样本数量所需,表1中所列示机构非各类型商业银行中所有头部商业银行名单。

 

从表1数据分析,再结合各行近年年报可得出如下结果:   

 

一、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

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不同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普遍超过0.03,即每万亿元资产规模就有超300名科技人员支撑。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及数字经济建设提速,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已成行业共识。因此,商业银行纷纷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机制调整到薪酬体系等全方位加大外部高端技术人才吸纳及内部高素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全员创新意识,以前瞻打造一支支撑数字化转型、“精技术、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队伍,筑牢未来高质量发展及数智化银行建设的科技人才基石。

 

1.商业银行竞相发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六大行为例,根据对2022年各行年报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六大行金融科技人员总量、占比均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长,科技人员合计超8.7万,同比增长6.7%。其中,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达到3.6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3%,居六大行榜首;农业银行科技人员首次超过1万,为10,021人,同比增长10.6%;中国银行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9,376人,同比增长14.5%;建设银行集团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811人,同比增长4.6%;交通银行集团金融科技人员为5,862,同比增长29.1%,该行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优化全行招聘统筹管理机制,2022年全行新招录科技理工应届生占比提升至67%,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70%;邮储银行总行IT队伍增加至4,294人,全行为6,373人,同比增长19.1%。 

 

2.在对外吸纳人才方面,金融科技岗“逆势”持续扩张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推进,对金融科技类人才的重视度和需求度也越来越高。从2023年各银行发布的春季招聘信息看,今年的招聘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以国有大行为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计划招聘人数均过万;中国银行计划招聘5400人,其中信息科技岗位需求量超1100人。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岗日益成为银行招聘的热门岗位,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类岗位放在岗位需求首位,甚至明确金融科技类等专业优先。

如工商银行,专门设置“科技菁英”类岗位,为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

建设银行为了吸引金融科技类人才,则在其招聘公告中透露,新员工入职后,有机会安排至分行金融科技部,或总行运营数据中心、大数据智慧中心、金融科技子公司(含各事业群)等部门及机构跟岗学习。

再如交通银行,该行总行和省直分行所发布的六个招聘职位中,有四个为金融科技类岗位,分别为:总行的金融科技管培生和部门金融科技职位,省直分行的金融科技方向和金融科技储备生。此外,交通银行还将金融科技类职位的简历投递截止时间延长,足以见其对金融科技类人才的重视。

此外,民生银行将招聘分成三大方向,分别为:“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计划、“扬帆”管理培训生计划、“新竹”专业人才计划,其中“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计划被放在招聘方向的首位。

 

3.在对内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商业银行“各显其招”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蓬勃兴起,不断夯实金融创新与转型的“数字底座”,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催化下,金融科技新业态快速演进,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注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安全防控等专业性技术人才,转变为对应用型、创新型,以及业技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对外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吸纳的基础上,对内则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部分商业银行对内强化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策略汇总见表2。

 

表2  部分商业银行对内强化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资料来源:各行年报及公开报道资料、BanTech智库

 

二、商业银行间金融科技人才

基础分化仍较为明显

 

1.全样本视角的观察

从表1对36家银行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各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从0.019到0.128不等,即不同银行每万亿元资产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匹配差最高达1090人。其中,不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分布区间内的银行数量分别为:[0.019,0.030)3家,[0.030,0.051)14家,[0.051,0.072)10家,[0.072,0.106)5家,[0.106,0.128] 4家。因此,分析来看,不同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分布极为不均。

此外,经计算,36家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均值为0.057,其中,[0.019,0.057)区间内的银行为23家,(0.057,0.128]区间内的银行为13家。说明虽得益于银行对金融科技队伍建设的重视,各类银行科技人员的占比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当前多数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仍未达到均值水平。此外,据观察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仍存在较大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口,其中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技术架构师等岗位最为短缺,数据技术、场景应用、网络安全等专业技能亟需掌握。科技人才总量少、占比低,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2.不同类型银行间的比较

由于各类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及资源禀赋不同,因此,我们对表1样本中6家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5家城商行、6家农商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一是6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70。其中,仅有工商银行1家银行超过该值。

二是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71。其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4家银行超过该值。

三是15家城商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48。其中,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中原银行、广州银行、郑州银行、广东南粤银行6家银行超过该值。

四是6家农商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为0.061。其中,深圳农商银行、常熟农商银行2家银行超过该值。

从上述分析来看,超过所属类型银行均值的银行机构仍为少数,从对样本数据的观察可见主要原因在于每类银行中均存在科技人员数量领先机构拉高均值。因而从对不同类型银行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加权平均值的对比分析也可看出,商业银行间金融科技人才基础分化仍较为明显。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人才增长动能最强

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超过全样本均值,位于(0.057,0.128]区间内的13家银行中,有1家为大型股份制银行,6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为城商行,2家为农商行。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股份制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对资产规模的匹配度最高。

从各家股份行披露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及增幅可佐证上述观点。具体见表3。

 

表3  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及增幅统计

数据来源:各行年报、BanTech智库

 

 因此,无论从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还是从科技人员占比及增幅,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力度均为最强。 

 

四、中小城商行及农商行在

金融科技人才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

从表1中可看到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低于0.03的3家行(北京银行、重庆银行、厦门农商)均为中小城商行及农商行。且城商行及农商行中仅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3家银行金融科技人员超过千人,其余银行金融科技人员均在数十至数百人不等。表明,中小城商行及农商行由于受限于各种因素,在金融科技人才抢夺战中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从金融科技人员占比来看,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各类银行纷纷推进专业化金融科技队伍建设,金融科技人员占比呈现显著提高的趋势,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商行、城区农商行及县域农商行金融科技人员占比分别为5.28%、4.36%、2.45%、3.23%,由此可见,城商行及农商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分析来看,中小银行在人才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中小银行科技投入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因此,从投资收益比上来看,自建庞大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并非最优选;二是国内高校金融科技相关专业及课程处于起步阶段,且各类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在人才的供给上还无法跟上银行业庞大、快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三是高端金融科技人才多集中在国外和国内一线城市,而多数中小银行多位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偏远地区,“吸引、留住”高端科技人才的难度较大;四是中小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及薪酬竞争力相对而言不占优势;五是缺乏成熟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型及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自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六是中小银行长期处于传统模式下,其组织架构相对固化且缺乏技术优先的氛围,往往会导致吸纳进来的金融科技人才因为“水土不服”而流失……种种因素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稀缺和培养难成为中小银行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难题。

 

数字化建设“人”是关键。数字金融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激烈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本文统计梳理,围绕“科技人员支撑系数”这一指标对比分析,我们观察到:一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数字化转型智力保障已成为行业共识,近年来不同资产规模银行的科技人员的占比均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当前多数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仍未达到全样本均值水平,科技人员队伍建设仍存在较大补齐空间;三是一些科技基础好、资源禀赋优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已经在金融科技人员这一“核心生产要素”储备上取得了领先优势;四是另一些科技资源薄弱,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及加速阶段的中小银行在人才争夺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本文在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全样本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均值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科技人员支撑系数加权平均值,以期对行业在金融科技人才建设上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本文统计结果及分析仅提供一种参考视角。) 

END

前期精彩原创推荐(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时代,关注“BanTech智库”,专注银行科技发展,探索无界金融生态!

 

 

收藏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