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严彪】“业技融合,五新突破”——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建设实践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吉林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严彪
吉
林
银
行
信
息
科
技
部
总
经
理
严
彪
为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高标准的客户服务要求,同时充分驱动银行内部“数智化”转型(即数字化与智能化)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吉林银行于2021年8月启动,2023年2月完成了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项目群建设,包括核心银行系统等多个系统在全新的吉林银行(北湖)数据中心一次性投产成功。项目群涵盖110个系统的实施和数据中心整体建设,总体技术先进、架构适度前瞻,可承载和支撑吉林银行未来10年的业务发展。
一、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
建设思路
1.以金融科技规划为指导,全面支撑战略目标
围绕全行战略目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2)》等监管政策指导要求,我们制定了《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进“573”工程(如图1所示)落地。
图1 “573”工程示意
自2021年至2023年,《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渠道与服务提升”,通过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对客渠道系统全面升级,显著提升渠道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
第二阶段为IT基础重构,一方面包括新一代核心系统、全行级数据仓库等基础业务软件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涵盖同城和异地三个自有产权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行信息安全体系构建和系统实施。
第三阶段为“数智化”生态能力建设,利用AI与大数据,通过开发银行框架,对外输出金融产品、账户和服务,形成生态圈。
2.以工程模式管理项目,促进业技融合目标达成
在项目启动之初,全行进行封闭式的集中研讨,针对产品管理、运营支持、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等6大领域,识别255项长期困扰业务发展的痛点问题,并提出需要实现278项业务功能创新,比如建立全行产品目录,统一在参数平台进行管理;如建设企业级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管理和实施客户画像分析等等。同时,从信息科技角度,明确提出要同步建设两地三中心体系,实施技术栈转型等重大任务目标。
为了实现业务和技术目标融合,并统筹管理咨询项目、软件项目、硬件项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服务项目,吉林银行采取了工程模式进行项目管理,成立“吉星工程”“磐石工程”“星盾工程”项目组,分别负责核心系统软件相关,数据中心及硬件、信息安全相关的项目推进和实施。
3.以行业政策为目标指导,全面夯实自主可控基础
银行机构信息化建设既要满足内部发展需要,更要符合监管和行业政策,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数据安全可控,在保证业务连续性前提下,充分利用分布式、微服务、分库分表等技术方案,运用国产中间件、MPP数据库等平台级软件产品,基于自主“星帆”研发框架,打造全新应用和系统架构,加速进行技术栈转型,并完成核心系统部署架构由小型机到开放平台的平稳迁移。
二、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
整体成效
核心系统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对任何一家银行都至关重要。对于吉林银行来说,如何在完成系统替换、数据迁移的前提下,同步实现服务升级、数据治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据中心建设等多项任务,既是我们背负的历史使命,更是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
1.全面提升核心能力
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建设范围包括110套系统,重点围绕核心能力提升。通过全新的分布式核心系统,提升对交易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效率;重构交易级总账、建设新会计引擎,真正实现交易与核算分离,提升核算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构建新的会计科目体系,考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及内部管理需求并以“产品+科目”的方案实施;建立企业级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全流程客户信息维护能力;新建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全面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提升监管报送和报表自动化水平。
2.夯实“数智化”转型基座
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多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开展:
一是同步实施以重塑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为目标的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和异地数据级灾备中心建设。新核心系统群与新数据中心同步投产,结束15年的数据中心租用历史,每年可节省数千万元的IDC租赁费用;同时通过自主建设、自主运维,锻炼人员技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搭建信创私有云,实现办公系统和一般业务系统的应用改造,联机类系统同比TPS性能平均提升20%以上,批量数据处理类系统时长平均压缩30%。
三是强化数据治理,推进数据落标。以新一代核心项目群改造为契机,各系统匹配数据标准规范要求,优化增量数据质量;通过以用促治方式,清理历史数据,解决百万余条数据记录不完整、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
3.重塑流程推进降本增效
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对很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塑,将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追求客户满意度最大化。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了运营管理、对客服务的大量人力释放和成本降低。如采用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在对公账户年检场景,单户耗时由10分钟缩短至2分钟,替代200名柜员两个月的工作量。通过“AI+大数据”实施智能授权,将每日40%的人工授权交易转为系统自动化智能授权,释放出约1/2的总行集中授权人员充实到客户营销等一线岗位。
三、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
技术创新
通过实施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吉林银行在技术方面,实现了“五新”的创新突破:
1.“新核心”
存量全部数据无缝迁移至“新核心”系统群,全面承载超4500万账户和1300万客户平稳运行。“新核心”支持吉林银行与村镇银行的多法人架构;采用功能组件化和产品配置化、采用交易核算分离等方案,综合运用AI和大数据,提升差异化客户服务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智慧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2.“新架构”
项目通过应用、数据库和网络等22个架构专题,按照吉林银行可演进金融科技“XMART”架构进行实施,关键技术栈充分满足自主可控要求。
技术架构层面,主要系统采用全新微服务架构进行高可用部署。
数据架构层面,核心系统数据库采用垂直库和水平库分库、多实例模式部署,具备快速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迁移的可演进能力。
基础架构层面,新数据中心大量采用国产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匹配“敏态+稳态”的双模IT要求,支撑基于业务需求的弹性适配和资源快速交付。
3.“新基建”
随该项目同步启用的全新“两地三中心”基础设施体系,均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单元,充分运用冷、热通道封闭、列间空调设备和变频氟泵等技术,主数据中心的满载设计目标PUE<1.2,积极响应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4.“新团队”
行内数百名业务和科技人员全程参与,其中随项目同步新入职的科技人员超过150人。项目组成员深度融合、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并克服多地办公和多轮疫情带来的不便。通过该项目,锻炼出一支既懂产品又懂核算、既熟悉业务又掌握技术、既能研发又能运维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5.“新转型”
项目成功实施,标志着吉林银行信息科技由主要依赖外包,向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运维的全新转变,自主可控能力的建立和积累,为吉林银行全面“数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展望
吉林银行将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和全新的数据中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一是加快推进数据中台、风险中台等大型项目建设,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内更多条线、更广场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能力输出,形成技术与业务协同、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色服务生态圈,助推全行业务及经营管理向“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END-
前期精彩原创推荐(点击图片进入阅读):